波司课堂1--公司起源
具体说来, 公司萌芽于古罗马。古罗马是靠战争发迹的,战争使罗马疆域扩大,也使商人大发其财。但是战争以及维持辽阔疆域却耗资巨大。于是,政府与商人相互勾结,签订合同。某些大商人联合起来为政府解决部分财政问题,政府则允许他们组成一定的商人组织,承包某些过去由政府控制的贸易,工程,甚至收税职能。例如,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类似股份公司那样的组织。
但是,最初出现的那种类似公司的团体在欧洲长达几百年的时期里并未得以延续。因为随着日尔曼人的入侵和罗马帝国的灭亡,商业衰落、城市废弃,破坏了公司赖以存在的基础。直至10世纪以后,贸易才同城市一齐重现繁荣。
中世纪初期,在城市和贸易发展的刺激下。公司这一组织形式重新萌生起来。城市发展了,城邦政府的军事开支和行政费用均需大量资金的支持。于是,商人们便以替政府筹款为条件取得成立公司的特许权,获取厚利。
如果说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的类似于公司的组织是公司史的源头的话。那么,到了欧洲中世纪,公司组织或类似于公司的组织就已经成为涓涓细流了。
“公司”,一个经济的概念,其承担着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
1、经济职能
提供产品或服务。
2、社会职能
实现不同主体的交换和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
3、政治职能
其最根本的概念却是政治性的,体现的是一种政府职能。政府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早期人类为获取生存,必然要依靠土地与食物。对土地的占有无疑会成为每一个群体为了生存所必需实现的目的。但是有限的资源与不断壮大的人数、以及对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的要求,必然导致竞争。这种竞争对外是群体与群体的竞争,在内部则是个体与个体的竞争。
群体之间竞争逐渐由最初的摩擦发展到相互之间的敌对,战争和屠杀之不过是最终的表现形式而已。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原始道德的沦丧及经济活动增加,参与经济活动的因素急剧膨胀。市场,作为交换的主体,在不能形成有效的自我发展与调节机制的条件下,必然导致信用的缺失,或者说是市场功能的紊乱、市场失灵。对外竞争与对内协调的需要导致了政府的产生。政府的出现,无疑会增加一个群体的对外竞争力与对内的协调与凝聚能力。统一的目标、有序的组织和有限资源的集中使用,为国家军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可能是确保国家安全与其他国家平等交易的重要保障。同时,政府也有能力去构建国家内部市场和规范市场行为。
从这些方面讲,政府的出现,是道德与信用缺失的结果,其作用是为了建立起能够支撑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道德与信用体系。
在国家内部,财政是政府的一个重要功能,财政通过税收:
1、实现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资源提供者
2、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
在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因为经济活动比较简单,自足自给的农庄体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较为少数的个体经济从事着加工、贸易等等经济活动。对于作为市场的参与者、管理者和市场信用的控制者,政府是有足够能力进行控制与管理的,而且政府是必须这样进行的。
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和不断对效率的要求,竞争的结果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其直接表现是经济活动发生的频率与参与主体的大幅度增加,参与市场行为的要素集聚膨胀。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关系,逐渐超越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其原因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可能无限制扩展,亦或政府的效能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寻求更为有效率的主体参与其协调职能已经成为必然,即寻找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协调主体。早期公司的特征是政府这种职能延伸的最好例证。
在18世纪以及更早的时代,公司是必须经过王权或政府的批准和授权的,其经营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这种专有经营权,其承担的不仅仅是经济职能,也包括很强的政府职能。比如东印度公司,至少表现出来的是半官方性质的。其对殖民地的贸易是垄断性质的,在很多时候,其行为又可代表英国或者荷兰政府对殖民地的很多事物进行管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的邮电、通信、铁路,包括商业体系都有这种特征,一方面他们是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经济行为,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代表政府制定市场规则和参与市场管理)。
但是,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贸易不断地的扩大、市场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加,这种基于统治权力的公司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缺乏效率,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所以,政府会逐步收回公司的政治权力,主要表现为在政府逐步放宽对市场主体以及主体行为的管理时,其职能逐步转移到标准的管理:对参与市场主体的标准、对参与市场行为的标准以及通过标准来引导和控制某些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主体和行为的发生。(这也可以说政府的职能逐步由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面)。而在相应的范围内,公司享有着极大的经济自由:
1、公司财产所有权的确认,使公司的存在由权力基础转变到以财产权为基础,这使公司的行为具有法理上的保障;
2、随着政府管理标准不断随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调整,公司享有的经营自由也不断发展壮大。二者相互不断作用,逐步形成一个较为规范和系统的现代市场经济及其参与者:现代公
司。
现代公司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要素,企业的成败从取决于对物质资本的拥有逐步向人力资本转变。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内部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改变企业制度结构,进而影响其治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即,由“资本逻辑型”的公司治理结构向“知识逻辑型”的公司治理结构转变。